投查查配资平台
今年年初,南沙区人民政府与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《南沙区人民政府与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,两地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、市场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,通过市场配置作用推动实现“双向赋能”,引导各类生产要素跨城乡、跨区域、跨行业高效有序流动,为两地深化全方位、多领域、多层次合作,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、锻造新动能。
为进一步深化龙粤对口合作,推动两地对口合作迈上新台阶,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拟于7月18日14点30分,在广州市南沙区国际会展中心二层(广州市南沙区安益路)举办“齐齐哈尔市(广州·南沙)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”和特色食品展示推介等系列活动。
本次活动诚邀两地企业家拨冗出席,共同立足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,努力将南沙打造成为对口合作典范城市,将齐齐哈尔打造成东北乃至东北亚、中亚等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重要节点,共拓两地发展新机遇,加快开启两地合作共赢新篇章。
联系人:姚亮 18704522436
齐齐哈尔市农业及农产品概况
齐齐哈尔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,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农牧产品资源,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,有“中国绿色食品之都”“中国牛都”“国际(烤肉)美食之都”等称号。因地处于黑吉蒙两省一区交会处,近些年逐渐成为对俄开放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。
一、发展优势
一是发展环境得天独厚。全市耕地面积4356万亩,在全国耕地面积排名中稳居地市级第1位。粮食综合产能稳定在300亿斤。全年二级以上天气超过340天,年降水量661㎜,年日照总时数2803h,无霜期122至151天,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。全市大小江河300余条,自然植被覆盖率近40%。黑土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6%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.4%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全市粮食仓容达到2656万吨,年烘干能力1569万吨,存储能力978万吨。
二是农产品量大质优。玉米种植面积达1598万亩,产量达到760万吨。水稻种植面积达614万亩,产量达到280万吨。大豆种植面积达1463万亩,产量达到170万吨,是全国地市级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基地。全市拥有克山马铃薯、拜泉芸豆、梅里斯油豆角、龙江小米、甘南葵花籽、克山大豆、依安芸豆、甘南小米、泰来绿豆、泰来花生、依安紫花油豆角、依安甜菜等1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。
三是畜禽产品优质高端。齐齐哈尔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,畜禽饲养总量近9770万头(只),产值335亿元。其中,奶牛存栏量29万头、肉牛存栏量127万头、生猪养殖量696万头、羊养殖量637万只、家禽养殖量8207万只。“两牛”方面。全市肉牛养殖以高端品种为主,肉质优良、营养丰富。主要养殖和牛、华牛、西门塔尔、安格斯等高端肉牛品种。目前,全市肉牛规模养殖场141家,其中万头以上8家。奶牛规模养殖场24家,其中万头以上10家。生猪方面。牧原、东方希望、首农等国内龙头猪企,初步建成8县及梅里斯区9个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,目前,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234家,万头以上44家。肉羊方面。全市湖羊总存栏已达10万只以上,目前,全市羊规模养殖场139家,万只以上4家。禽类方面。全市鹅年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以上。乳制品方面。飞鹤、蒙牛、光明等龙头乳企已分别在7个县区建设乳制品生产加工厂,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17家,生鲜乳加工能力达220万吨。
四是产业基础坚实稳固。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,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。规划面积351平方公里,启动面积70平方公里。入驻企业3000余家,规上企业200余家,从业人员12万多人。农产品深加工、畜产品加工等在各县(市、区)均有布局。全市拥有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规上企业176户,培育出飞鹤集团、和美集团、丰源集团等一批本土食品加工龙头企业,并吸引了益海嘉里、中粮、阜丰、鸿展、元盛、牧原、东方、金锣食品、首农食品、对青大鹅等项目。
二、发展方向
聚焦打造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,构建3大领域、12个重点方向、30个以上细分行业的“3+12+30”现代食品工业体系。在传统食品多样化、优质化、绿色化、精深化基础上,重点招引粮食加工、肉类加工、酒水饮料制造类项目。围绕优势食品领域补链、强链、壮链,重点招引乳制品、休闲食品、预制食品、发酵食品、水产品制造类项目。瞄准前瞻制造技术发展方向,引进功能食品、合成食品、生物食品、宠物食品类项目。
南方+记者 郑国豪投查查配资平台
鼎坤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