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雪峰老师关于文科专业的观点又引起了热议,说实话最安全的配资平台,从我接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,他的很多判断确实有道理。
我见过太多孩子满怀理想选择了某些文科专业,结果毕业后找工作屡屡碰壁,不得不考研、考公或者转行。
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文科中那些"看起来很美,实际很难就业"的专业。
这不是要打击谁的梦想,而是希望大家在选择前能够更理性地思考,避免走弯路。
1 新闻学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我记得几年前有个学生跟我说:"我想当记者,去揭露社会问题,为民发声!"当时我就知道,这孩子对新闻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理想化阶段。
新闻学专业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行业的急剧变化。
传统媒体衰落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,报纸停刊、电视台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。
新媒体时代虽然带来了机会,但门槛也变得更低了——谁都可以做自媒体,专业优势反而不那么明显了。
我观察过近几年新闻学毕业的学生,真正进入传统媒体的不到30%,而且薪资普遍不高。
展开剩余78%更多的同学要么转行做了市场营销、文案策划,要么考了公务员。
有个学生跟我坦言:"四年学的理论知识,工作中基本用不上,反而是那些没学过新闻的同事,凭借敏锐的网感和创意,做得比我们还好。"
当然,这不意味着新闻学就完全没有出路。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行业,建议在大学期间多实习,培养新媒体运营能力,学会数据分析和用户运营。毕竟,内容创作和传播的需求永远存在,关键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。
2 哲学:思辨有余,实用不足
哲学听起来很高大上,确实能让人的思维更加深刻和理性。我接触过不少哲学专业的学生,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都很强,这点我很认可。
但问题在于,市场对纯哲学专业背景的需求实在太少了。
除了高校教师这条路,哲学专业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。
我见过很多哲学专业的毕业生,最后都转行了——有的去做了销售,有的考了公务员,还有的干脆重新学了编程。
不过话说回来,哲学训练出来的思维能力在很多岗位上都是加分项。
我认识一个哲学专业的学生,后来转行做产品经理,他的逻辑分析能力让同事们都很佩服。所以如果你对哲学真的有兴趣,可以考虑把它作为辅修专业,或者在本科阶段培养一些实用技能作为备选。
3 社会学:研究社会容易,融入社会难
社会学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科,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。我教过的社会学专业学生,大多思维开阔,对社会问题有独到见解。
可惜的是,国内对社会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,名额有限,竞争激烈。
很多同学毕业后发现,除了考研、考公,似乎没有太多其他选择。
社会工作这个方向倒是有一些岗位,但薪资普遍不高,而且工作强度不小。
我建议对社会学有兴趣的同学,可以考虑结合数据分析、市场调研等技能,向用户研究、市场分析等方向发展。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需要用户行为分析师,社会学的背景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。
4 历史学:知古鉴今,但岗位稀少
历史学可能是我接触到的文科专业中,学生和家长分歧最大的一个。孩子们往往因为对历史的热爱而选择这个专业,但家长们却很担心就业问题。
说实话,历史学的就业面确实很窄。除了当老师、进博物馆、做研究,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。而且这些岗位的竞争都很激烈,特别是好的中学历史教师岗位,往往要求研究生学历。
我见过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学生,毕业后在一家旅游公司做导游,虽然专业知识用得上,但收入和发展前景都不太理想。后来他考了研,现在在一所高中当老师,总算是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。
如果你真的热爱历史,我建议可以考虑历史学+师范的组合,或者在大学期间多学一些实用技能,比如文案写作、活动策划等,这样就业面会宽一些。
5 给家长和学生的建议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:那文科就没有好专业了吗?当然不是!关键是要选择那些实用性强、就业面广的专业,比如法学、会计学、语言类专业等。
如果孩子对以上四个专业确实有浓厚兴趣,我也不会完全反对,但要做好以下准备:
第一,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。不能只是因为喜欢就选择,要想清楚毕业后打算从事什么工作,这个工作的发展前景如何。
第二,要在大学期间培养复合型能力。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,还要学会数据分析、外语、计算机等实用技能。
第三,要做好继续深造的准备。这些专业往往需要更高的学历才能找到好工作,所以要有考研的心理准备。
最后想说的是,专业选择虽然重要,但个人的努力和适应能力更重要。
我见过很多所谓"好专业"的学生找不到工作,也见过"坑专业"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。选择专业要理性,但选择之后就要全力以赴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你觉得这些分析有道理吗?如果你正在面临专业选择的困扰最安全的配资平台,不妨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,但最终的决定还是要自己做。毕竟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发布于:江苏省鼎坤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